大家好,睽違一年沒有寫文,說起來也不能說沒有,每週我仍產出 1-2 篇文章,但都是為了工作而寫。
作者彙整: moose
人們透過 Google 地圖進行時空旅行
大家都知道 Google 地圖可以線上街景預覽,過去幾天,已有不少人在 Twitter 上分享自己已故親人的街景快照,進行一段名符其實的「Google地圖時空之旅」。
疫情下沖繩透過視訊及 VR 推國際觀光
大家很久沒出國應該不只是悶壞的等級,而是看到任何「去過的國家」的任何物件,都會勾起心中的悸動吧,不知道大家最近的最後一次出國是去哪裡呢?
聊聊「進修」為何能為自己帶來不可預測的安全感
出社會後,人生活到一個階段,對於自己擅長的工作領域也已經相當熟悉,照理說,鞏固好自己的工作,其他時間拿來學一些生活技藝或發展自己的興趣,達到一個工作與生活的平衡,是很多人渴求的,但有些人仍舊會在工作上一直進修學習,難道他們就不追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嗎?
如何拯救自己的工作健忘症?
任何人在工作上都有忘記事情的經驗,忘記回信給客戶、忘記開會時間異動等,偶爾一兩次就算了,但當你碰上下屬、同事常態性的忘記事情,真的會氣得牙癢癢的,忍不住心想,你是被外星人抓走,還是被附身?
未來數位廣告新變化:重隱私權、不追蹤個人身份,個性化廣告 bye!
美國網路媒體公司 Verizon Media 宣布即將推出「新一代數位廣告解決方案」,未來不再用以追蹤消費者行蹤的方式進行廣告曝光,而是用衡量受眾群體的方式內容提供,藉此增強消費者信任度,又可以提供好的廣告體驗。
日本請「退職代行」公司代勞離職的人中,有 63.9% 是 20-29 歲的年輕人
如果不說一些嚴重的理由,辭職對一些人來說確實是很難說出口的事,尤其發生在比我們更嚴謹、更加在意社會形象的日本人身上,辭職實在太難了,如果「辭職」可以請別人代勞就好了。
職場上總有意想不到的人,成為你的人生轉捩點
在職場上,總有一個你不討厭也不喜歡的人,可能是同事,也可能是長官與下屬的關係,生活中你們沒有交集,職場上也維持表面和平。
為何離職原因不要說自己「身體不好」?
想要離開一份工作,提離職的原因經常很多,但大家都心知肚明,大部分的離職原因都只是一個「包裝好的謊言」,總之離職後,好的狀態是轉為朋友普通聯繫,壞的話就是老死不相往來,關於那個原因,往後誰也都不會在乎了。
從朝九晚五到居家創業,為自己建立工作規則
假設你的各種專才及興趣都是一顆顆散落的珍珠,在接下來的日子裡,你不需要再去搜集更多珍珠,你只需要找到一條蠶絲線,把它們串起來,你就可以找到答案。